中国法治河南 张峰利 李天慧 张俊明 马青云 舒建奇
春种一粒粟,秋成万颗子。
日前,在濮阳市双福米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双福米业”)仓库内,工作人员正在装载货物。“这部分商品要送到京东云仓,提供给网上下单的客户。”濮阳市双福米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马忠印表示。
双福米业成立于2000年,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徐镇镇吉占村,经过多次变更,2007正式定名为濮阳市双福米业有限公司。多年来,双福米业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,孕育出了品质优良的大米、小米等享誉全国的“中银”牌特色农产品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
提升产品质量 打造行业品牌
据马忠印介绍,徐镇镇的农田属于碱性土壤,灌溉使用的是黄河水,具有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条件,种出来的水稻颗粒饱满、软糯香甜、营养丰富。
“我在创办双福米业之前,是直接从村民手中收购成品,到市场上销售。但是,由于村民都是自行对生产的稻米进行清理加工,难免其中含有细小的石子等杂物,难以筛除,影响售卖价格,降低顾客的消费体验。”马忠印表示,“创办公司的初衷不仅是为了将大米进行精细化管理,帮助更多的村民将好收成变为好收入,还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品尝到干净卫生、绿色安全、优质营养的大米。”
为了将产品精细化、标准化,公司成立初期,马忠印四处筹借了10万多元,购买了一台日产10吨的大米生产线,对收购的大米进行去石清理,全面改善大米的质量。“大米经过精细化处理之后,广受消费者欢迎。”马忠印说。
随着企业向上向好发展,马忠印决定扩大生产规模,创办品牌。
目前,双福米业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,约合占地38亩,主要产品为精制大米、精制小米、绿色无公害大米、抛光米、糙米和杂粮等,是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。公司有三条完备的生产线:2006年建造的150吨的大米生产线,2015年建造的日产300吨的大米生产线和日产150吨的小米生产线。同时,双福米业还拥有一条小包装的生产线。
“公司注册了‘中银’‘豫米福’‘添碗米’等商标。其中‘中银’被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‘河南省著名商标’称号。”马忠印介绍道。
通过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,双福米业进入了一个科学、高效的管理体系,产品销售市场广阔,客户遍及全国各地,公司生产及经营状况良好,经济效益在稳步增长。
该公司正以“质量优质、信誉至上、诚信为本”为宗旨,以“立足濮阳,走出河南,面向全国市场”为目标,以“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米”为品牌理念,致力于把公司做大做强,打造企业良好品牌形象,让产品走向国际化,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到双福米业产出的绿色、原生态、优质、健康的大米。
热心公益事业 带农增收致富
“一人富不算富,大家富才是富。”
为帮助周边乡邻增收,双福米业与周边5家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,提高传统种植业效益,辐射带动上万户村民增收,促进了企业自身、合作组织和农户的协调发展。
马忠印表示:“双福米业为村民提供稻种,并指导种植户统一翻地、统一种植、统一灌溉、统一管理、统一收割,进一步提高农田的管理水平,增加种植效益。”
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,双福米业为10多名贫困群众提供了工作岗位,使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能就业。2016年,双福米业被濮阳县评定为带贫企业。目前,双福米业现有职工70多人,贫困人员有30多人。
除了企业内部带贫之外,双福米业还非常热心公益慈善事业。
“双福米业成立20年了,为了回报社会,公司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,捐款捐物,合计50多万元,竭尽所能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。”马忠印说,“公司每季度定期向濮阳县慈善基金会进行捐款, 让公益组织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、机构、社会和团体;出资9万元,帮助吉占村修路;加入濮阳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,在会长马青云的带领下,为贫困学生捐款,助其完成学业,解决生活困难问题;逢年过节为贫困群众、75岁以上老人赠送生活物品。”
疫情防控期间,双福米业还为徐镇镇一线防疫人员捐赠了口罩、消毒液、军用大衣等物品,合计2万多元,让一线人员在防疫的同时,更要注意保暖、做好防护措施。
马忠印表示:“我作为一名党员,一定会继续党员带头作用,承担社会责任,为公益慈善事业的未来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”
智慧的对话,思想的交锋。政府官员、专家学法规,阐释新闻热点,讲述世界风云,倾诉人生故事。秉承权威、人文、开放、深入的原则,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。如果您想做客《相豫》访谈,请在网上搜索:法治河南新媒体